第六章 宦娘与良工-《我在诸天寻宝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3/3)页
    “太好了,多谢大娘。”
    待铺好干草之后,眼见大娘要离开,温如春终于壮着胆子道:“大娘,小生想求你一件事。”
    “哦?什么事?”
    “不知……不知宦娘是不是你的女儿?”
    大娘摇了摇头:“宦娘是我的侄女儿。”
    “原来是这样,大娘,小生温如春,余县一介秀才。小生不自量,想礼聘宦娘为妻,定不会让她受委屈,还请大娘成全。”
    大娘皱了皱眉:“你这人,怎么就见了一次就敢提亲?”
    “惭愧,但是小生对宦娘一见倾心,如大娘允可,小生过两日一定准备聘礼登门正式求亲。”
    大娘叹了一声:“不是我不成全,而是不方便答应你。”
    “不方便?难不成宦娘已经许了人家?”
    “公子还是别问了,就当没有来过这里。”
    说完,转身走了。
    温如春很是失望,满脑子都是宦娘的身影。
    无心睡眠,便坐起来身抚琴而弹。
    也不知弹了多久,终于困了,这才和衣躺下睡觉。
    次日一早,温如春本想再见宦娘一面,却不见人,只得怅然而去。
    再说余县县城里有个告老还乡的官员,姓葛,人称葛公,是个文人,故而也喜欢与城里的学子们打交道。
    温如春回乡之后,没过几天,便登门去拜访葛公。
    闲聊了几句,温如春忍不住说起在道观中学琴的事。
    葛公一脸惊讶:“有这样的事?那你现在的琴艺岂不是更上一层楼?来来来,快,弹奏几曲让老夫听一听。”
    于是,温如春便坐在院子里开始弹琴。
    弹了一会,竟引来了一群蝴蝶在他头顶上空翩翩飞舞,令府中下人啧啧称奇。
    葛公则听得如痴如醉。
    他不得不承认,温如春的琴艺的确与以前不同了,已经是另外一层境界了。
    突然间,温如春发现了一个姑娘在走廊后面听他弹琴。
    那一刻他差点失神。
    因为那个姑娘太美了,令得他不经意想起了宦娘。
    虽然二女的相貌并不相像,但却都有一种轻灵出尘的气韵。
    那个姑娘,正是葛公的女儿,小名良工,才貌双全,是当地有名的美人儿。
    回到家里,温如春便与母亲商议,说想娶良工为妻。
    于是,母亲便请了媒人前去葛家提亲。
    结果却被葛公婉拒。
    葛公欣赏温如春的琴艺,但却知道温如春无心仕途,而且家境一般,自然不太愿意将女儿下嫁。
    但是,良工听说了此事之后却闷闷不乐。
    那一天,她是被温如春的琴声吸引过去的。
    听了温如春的琴声之后,已然心生爱慕。
    而且,温如春找了媒人登门提亲,可见也是喜欢她的,结果父亲却不同意这门亲事,让她好生失望。
    提亲被拒,温如春十分沮丧,此后便未再登葛家的大门。
    有一天,良工在花园散步,无意中拾到了一张信笺,上面写着一首题为“惜余春”的词。
    “因爱成痴,转思作想,日日为情颠倒。
    海棠带醉,杨柳伤春,同是一般怀抱。
    甚得新愁旧愁,铲尽还生,便如青草。
    自别离,只在奈何天里,度将昏晓。
    今日个蹙损春山,望穿秋水,道弃已拼弃了!
    芳衾妒梦,玉漏惊魂,要睡何能睡好?
    漫说长宵似年,侬视一年,比更犹少。
    过三更已是三年,更有何人不老!”
    良工本身也是个才女,反复吟了几遍,心里十分喜欢,便将诗笺带了回去,认真抄写了一遍。
    没曾想,她抄的词无意中被葛公看见了,气得一把火给烧了。
    他以为是女儿写的,认为此词言语轻佻,有失女儿家的矜持,便决定将女儿尽快嫁出去。
    良工苦苦哀求,因为她心里还想着温如春。
    可惜胳膊拧不过大腿。
    没过几日,邻县一个姓刘的公子前来提亲。
    这个刘公子也算是出身于官宦之家,两家可谓门当户对,葛公见了一面,十分满意。
    正要当场应允刘公子的求婚,没料想,刘公子在喝茶时,袖中不知何故掉下一物……
    一看到掉在地上的东西,葛公的脸色当即沉了下来。
    那分明就是女儿家所用的绣花汗巾。
    一个大男人,怎么会随身带着一个女儿粗贴身所用的汗巾?
    刘公子一脸惶惶,赶紧起身解释:“葛公请听晚辈解释,晚辈真的不知这东西从何而来……”
    “行了,刘公子不必解释了,老夫累了,送客!”
    “葛公……”
    刘公子还想解释,葛公已经气冲冲走出门去。
    这门亲事,显然是黄了。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