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24 五胡乱华-《秦汉传奇》
第(2/3)页
却说八王之乱后,司马炽这个皇帝终于有点皇帝的样子了,晋国大臣们颇为欣慰。可西晋的军队在护送司马越的灵柩回东海封国的途中和石勒对上,全军覆灭,这可是西晋仅存的一支军队。此时的西晋就是个空壳子,随便来个人碰一碰就全盘瓦解了。
很快匈奴人杀到司马炽面前,司马炽打算从水路逃走,他派人去寻找船只,但是匈奴人好像提前知道司马炽的举动一样,一把大火把司马炽逃跑用的船只烧了个精光。司马炽慌忙带着太子和少数妃嫔从后花园的小路逃跑,结果那条小路上也有匈奴大军,就这样,当了5年皇帝的司马炽被抓住了。
这群匈奴兵把司马炽押到刘聪面前,刘聪没有杀他,还给了他一个平阿公的称号。
接着刘聪邀请文武百官参加宴会,其中还有不少前西晋的官员。见大家喝得差不多了,刘聪突然大笑道:今天我准备了一份大礼给大家,待会儿有个大人物要给咱们斟酒,大家可不要推辞!说完就让人把司马炽请了出来。司马炽身穿奴仆的青色服饰,手中提着一个酒壶,低着头慢吞吞地进入大家的视野。有人认出这是晋国皇帝司马炽,他怎么跑到这里斟酒来了?司马炽被从头侮辱到脚。
刘聪玩腻后,便一杯毒酒毒杀了司马炽,司马炽死的时候只有30岁。
司马炽死后,公元313年四月,司马邺即皇帝位,大赦天下,改年号为“建兴“,是为晋愍帝。
五月十八日,司马邺任命镇东大将军、琅琊王司马睿为侍中、左丞相、大都督陕东诸军事;大司马、南阳王司马保为右丞相、大都督陕西诸军事。
316年八月,刘曜率军围攻长安,长安城内外断绝联系。 十月,长安城发生严重饥荒,米价一斗达到黄金二两,并出现人吃人的情况。 晋愍帝派侍中宋敞向刘曜送上降书,自己乘坐羊车,脱去上衣口衔玉璧,侍从们抬着棺材出城投降。群臣哭泣呼号,愍帝也不胜悲哀。刘曜烧了棺材,接受了玉璧,让宋敞侍奉晋愍帝回宫。
刘聪给晋愍帝加上光禄大夫、怀安侯的称号;愍帝在刘聪面前叩头跪拜,晋臣曲允看到这种情景后伏地痛哭,然后自杀。
刘聪对晋愍帝百般羞辱。317年十月,刘聪外出打猎,命令晋愍帝手执戟矛在前面开路,晋朝遗民看到后抽泣流涕,刘聪十分厌恶。
公元318年1月,刘聪命令晋愍帝身穿仆佣青衣洗盏行酒,并责令他立于自己身后,手执仪盖服侍。殿中数位晋臣失声痛哭,均被拖出斩首。当夜,晋愍帝被刘聪派人活活勒死,时年十八岁。
公元317年3月(晋愍帝死之前),司马睿称帝,定都建康,改年号为“建武”,史称东晋。由于司马睿在皇族中声望不够,所以得不到南北士族的支持。为了坐稳皇位,晋元帝不得不重用王导、王敦兄弟,兄弟二人一个主内一个主外,王导在建康辅政,王敦在武昌掌兵,时人称“王与马,共天下”。
随着东晋小朝廷在江南立住脚跟,北方的华夏民族,特别是士大夫阶层如鲫过江,纷纷逃向南方。前有大江阻隔,后有胡骑围猎,身体遭受风雨侵凌和饥饿的摧残,心里充满对故土难舍的苦楚,如此狼狈的民族大逃亡,竟有一个特别诗意的称谓,叫做“衣冠南渡”。
“衣冠”们渡江跑了,留在北方的百姓成了刀俎上的鱼肉。他们承受着外族暴虐的统治,在“五胡”的争斗夹缝中苟延残喘。有一种说法是:“北地沧凉,衣冠南迁,胡狄遍地,汉家子弟几乎被屠杀殆尽。”
却说晋武帝太康九年(288)的一个平常日子,15岁的石勒跟随老家的富户郭敬到洛阳贩马。
那时他不叫石勒。由于西晋初年塞外水旱频发,无处生存的羯胡人只能随大流迁居到并州一带,石勒一家就是如此。虽然他家属于羯胡部落首领家庭,可小时候的石勒根本不配拥有名字。为了称呼方便,家里人给他随便起了个小名,每天“阿背”“阿背”地叫着。
与羯人苦不堪言的生活环境相比,帝都洛阳却是另一番景象。晋朝实现天下一统,洛阳成为当时天下少有的大都市,来自四面八方的商人每天都聚集此处贩卖商品。
就在石勒等人进入洛阳城后,时任司徒的王衍难得有闲心地在洛阳城内逛街。
为了尽快卖完货物找郭敬拿钱换饼子吃,石勒一进城就使劲吆喝,兜售着他的骏马。他奇特的嗓音不仅吸引了一批好奇的百姓,还把坐在车里逛街的王衍吓着了。
王衍出身琅琊王氏,是清谈名士,也是“竹林七贤”之一王戎的堂弟。或许是平日里与嵇康、阮籍等人交往甚深,王衍居然在石勒的吆喝声中,听出了一种类似于“弹琴复长啸”的愤世嫉俗。王衍断定,这个胡族少年日后必定会搅动天下风云。
王衍担心石勒的存在,极有可能威胁到西晋王朝的统治。趁其吆喝声还没传远,王衍便命人去追杀他以绝后患。然而当王衍的士兵循声追击时,石勒早已没了踪影。一行人只好回禀王衍,王衍一听暗暗为自己的未来担忧。
后来的历史证明,王衍确实眼光毒辣。就在“阿背”贩马二十三年后,石勒最终砸开了西晋王朝的大门,要了王衍的性命。
贩马归来,石勒就成了雇主郭敬家里最忠诚的佃农。
石勒的感官与听觉,自小就异于常人。在郭敬家耕田时,他时常听到耳边传来阵阵金鼓擂动之声,每次都会有种热血激昂的感觉。石勒不适应这种感觉,便老是向家人抱怨周围噪音太大,甚至怀疑自己是个怪胎。
对此,石勒的母亲经常安慰儿子,“阿背”从小吃不饱,饿到幻听了,“阿背”是个好孩子。
第(2/3)页